青山
393、五猖兵马
宁朝太祖兵败洛城,曾是宁朝所有茶馆里津津乐道的故事。
有说书先生讲,太祖时年不过二十八九,却已显露出擎天架海之才,有万夫不当之勇。
那一回,北魏皇帝御驾亲征,旌旗蔽日、人马嘶鸣,以八万人之巨,逼得太祖仓皇退出洛城。
北魏大军紧追不舍,太祖无奈,只得领着一支三百人精锐做殿后之军,试图掩护己方大军退入武北城。
在宁朝正史里,敌军大将率骑兵追击,太祖左右开弓,追兵应声而倒,惊退大军!
在茶馆野话中,故事里多了个姓周的将军,周怀瑾!
说书人讲,周怀瑾当日登寻道境巅峰,面对追兵时,只见他白袍浴血,双足踏罡步斗,掌中一根麻绳似活龙般窜入九霄!
万里晴空骤然云漩翻通一条鳞爪皆由流云凝成的白龙破空而降,龙尾扫翻百丈追兵,龙吟震得北魏战马瘫跪不起。
退入武北城后!
那时,还不是太祖的太祖,立于武北城头朗声大笑:“瞧见没?拓跋老儿缩在龙辇里发抖呢。周家兄弟这门径不该叫‘走绳’,从今儿起,唤作‘牵龙’牵着那昏庸的皇帝鼻子走。”
“你我兄弟联手,麻绳亦能缚真龙。”,只是,未立宁朝时,太祖只觉牵龙二字意气风发,可等他立了宁朝、当了皇帝又觉得牵龙这名字别扭!
太祖于金陵宫殿设宴款待周怀瑾,席间琉璃盏盛着洞庭的醉蟹,太祖指尖轻敲金杯:“怀谨啊,近日市并话本总提‘牵龙’旧事,朕听着,倒似那云龙是主角一般?”
周怀瑾举箸的手微微一滞,俯首应道:“臣惶恐!当年粗鄙伎俩,本名‘走绳’侥幸护驾得赐美名!!然天无二日,民岂可妄言‘牵龙’?”
次日,《请复走绳门径名疏》呈至御案!朱批只一字:“可!”
墨色淋漓如血!
自古人情如此,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亦如此,不曾变化过!
但牵龙二字,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止也止不住了!
立朝的第九个年头,周怀瑾因酒后妄言入诏狱,三年后放归乡里做了个富家翁已算是难得的善终!
此时梅谷中周旷擎着麻绳而立,花叶游龙随绳而走,以一己之力,将一只只射来的弩箭粉碎成尘围在花叶游龙外的死士不甘心,纵马围着他们不停放箭、也没能伤到一人!
木箭杆碎后,被游龙卷着成为它身体的一部分,铁箭头纷纷掉落地面,像是下起一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