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362、庄家
梅蕊楼的墙壁上挂着竹牌,竹牌上的红纸显得格外喜庆。
可黄阙却高兴不起来,他在心里算了笔账:以每千取一来算,便是卖一百万两银子的盐引,陈迹也只能抽走一千两银子而已。
这么低的抽成,确实足以让所有倒卖盐引的掮客相形见绌。往后大家买盐引、卖盐引,来梅花渡即可,不需要再去别的地方了。
可宁朝全年盐引买卖顶多几百方两银子,也就是说,陈迹这座梅花渡每年只能赚几千两银子?
这点进项,连他这个小盐商都不如,图什么!
黄阙狐疑的打量陈迹,这位府右街陈家的庶子先前将自己遛得团团转,绝不是个肯吃亏的人。
陈迹似乎猜中他的心思,诚恳道:“黄兄,不论你怎么合计,全天下都再也找不到每千取一的价码了,对也不对?”
黄阙如惊弓之鸟,不敢贸然回答。他思忖许久谨慎问道:“买卖双方都是每千取一?”陈迹点头:“童叟无欺。”
黄阙又思忖片刻,生怕掉进坑里:“买卖盐引还有其他规矩么?”
陈迹摇头:“还有一条,卖家将盐引寄售我梅花渡,若有人花银子买走这墙上对应的竹牌,卖家必须在一天之内来交割盐引。”
黄阙左思右想,只觉得陈迹将这条规矩单独提出来一定暗藏深意,可钱货两清乃天经地义,好像也没甚问题。
黄阙想得头疼欲裂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陈迹拍了拍他肩膀,笑着劝慰道:“黄兄何必如此谨慎,所谓交易只需要用合理的价码,买走自己需要的东西即可,干嘛想那么多?”
黄阙按捺下猜疑的心忠,将目光重新投向墙上竹牌:“陈迹贤弟,我要买走曹州盐引一千引、宿迁一千引、淮安一千引…为何固原大同盐引这般便宜?”
陈迹望着固原二字,轻声道:“固原、大同这两个边镇路途遥远且颠簸。若将固原盐引也卖到四两银子,恐怕真没有盐商往那里运盐了。
黄阙一怔。
陈迹笑了笑:“黄兄可曾去过固原?”
黄阙摇摇头:“尚未有机会去固原游历。我听闻固原黄沙漫天,街上胡人随处可见,胡人的葡萄酿虽然是甜的,但一样醉人。”
陈迹一边招手使人取来盐引,一边笑着说道:“黄兄,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那里除了黄沙和美酒,还有一堆又臭又硬的石头。”山黄阙有些莫名其妙,谁会为了看几块石头,跋涉干里?
此时,袍哥手下的汉子抱着一只小箱子过来,当着黄阙的面掀开箱子:“合计三千引,黄阙公子请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