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361、每千取一
“固原,一百引,二百八十两。”
“金陵,一百引,四百六十两。”
郑县
黄阙在墙对面驻足疑惑:“贤弟,这是……
我还是头一次见人这么卖盐引。 ”
陈迹笑着问道:“黄兄往日从大盐商手里买盐引,一次买多少引?”
黄阙回答道:“我说过的,一万引。”
陈迹又问道:“那这一万引里,有多少是黄兄想要的?”
买卖盐引时一直有着隐形成本:盐引即路引,不得转售他地。若是盐引上标明了这批盐要运至固原,便不能运去别的地方。
运盐损耗极高所以大盐商们通常会将售往犄角旮旯的盐引打包卖给小盐商们,而小盐商们没有挑选的余地,买到什么便是什么。
最南边的小盐商买到最北边的盐引,这是常有的事,他们总不能真从南边跑到北边贩盐,只能将盐引积压在手中,或是找中人转卖。
陈迹看向黄阙:“黄兄家里如今积压着多少盐引?”
黄阙思索道:“大致三千引。”
陈迹指着墙壁:“黄兄可在此处挑选自己想要的盐引,不必再花冤枉钱。另外,黄兄手里的盐引,亦可拿到我这里售卖。这梅花渡的大门,永远对所有盐商敞开。”
黄阙看着墙上的竹牌疑惑道:“我现在交四百六十两银子,就能当场买走一百张运往金陵的盐引?”
陈迹点点头:“能。”黄阙又问:“那如果我想卖一百张运往金陵的盐引,能得多少银子?”
陈迹指了指竹牌:“按当下价格,也是四百六十两银子。”
黄阙不解:“若放平日,中人少说要抽走两成。贤弟这么做岂不为他人做嫁衣,贤弟赚什么?
陈迹不慌不忙解释道:“我自然也是要抽的。
“抽多少?”